无溶剂复合成就食药品包装的环保梦

食品、药品卫生安全是我国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已成为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遍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包装是食品、药品制品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复合软包装是食品、药品包装最大的组成部分,而溶剂残留问题是复合软包装最值得关注和实施清洁包装最大的制约因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溶剂残留是我们食品、药品安全的一颗“定时炸弹”,是我国复合软包装行业环保梦圆梦的最大障碍。

一、溶剂残留——软包装企业绕不过去的问题

包装印刷行业是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过去若干年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相关环保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使用明显滞后。我国复合软包装企业群体庞大,但98%以上的企业都是采用溶剂型油墨印刷和溶剂型胶水的干法复合。这些工艺在生产过程中带来了巨大的安全、环保隐患,特别是普遍存在着溶剂残留而影响食品、药品的卫生安全。

长期以来,我国复合包装的溶剂残留存在三个严重的问题:

一是标准长期滞后。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溶剂残留规定上限是≤5mg/m2,苯类溶剂残留量为不得检出;美国、日本和欧洲溶剂残留规定上限是分别是≤2mg/m2和3mg/m2,苯类溶剂残留量为不得检出。我国实施的国家标准是10年前制定的,溶剂残留规定上限是≤10mg/m2,苯类溶剂残留量为2mg/m2。新标准在经历若干波折后才在今年刚开始实施,问题长期积累,改变决非朝夕功夫。

二是合格率低。2007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食品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9个省、直辖市100家企业生产的100种产品,产品抽样合格率仅为69%。主要质量问题是部分产品溶剂残留总量和苯系溶剂残留量超标。而实际上更多并未抽样的中小型企业质量状况更差,这种状况一直没有明显改进,这已成为我国食品药、品安全和卫生的巨大隐患。

三是意识缺乏。由于激烈的竞争,多数软包装企业主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成本和价格上,对溶剂残留的超标习以为常,有的甚至麻木不仁。

必须强调的是:复合包装与食品、药品本身不同的是它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因为包装是以食品保护者的身份出现的,更不容易受到质疑,而且消费者也更缺乏相应的知识和经验去判断溶剂残留的状况。我们近年来经历的多起“毒玩具”、“毒奶粉”及类似的重大事件,事情发展的过程和结果都是相似的。因为一旦问题暴发,很可能是灾难性的事件,后果不堪设想,这正是我们面临的巨大危险。

值得庆幸的是,我国先后推出了《三昇体育官网》和GB/T10004-2008新的国家标准,并分别于2009年6月1日和8月1日正式生效。《三昇体育》10章共104条中,有11条涉及包装和标签;GB/T10004-2008新国标规定溶剂残留≤5mg/m2,苯类溶剂残留量为不得检出。

《三昇体育》以法律的高度从多方面对包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范,而新国标在旧标准上有了大幅度提升,符合国际通行水平。《三昇体育》和新国标体现了“关注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在包装行业的具体体现。

《三昇体育》推出,使我国软包装企业面临诸多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越来越大的卫生和环保压力。由于长期使用溶剂型凹印和复合工艺,溶解残留一直被忽略,新法的出台使我们无法回避这个问题。另一个是持续不减的成本压力。由于我国软包装企业发展迅速、技术工艺相同、目标市场相近,同质化竞争现象日益严重。加上原材料受国际市场影响越来越明显,企业对成本的控制能力也在日趋下降。

新国标规定的包装复合膜袋卫生标准的明确,更象给复合软包装企业划出的一条最低及格线。正如一些专家所言:贯彻新标准就是对包装企业进行的一次考试,有部分优秀企业轻易过关,部分中间企业经过整改可以过关,另有部分企业经过努力也过不了关,那么就由市场来自然洗牌和淘汰。

因此,在实施新法和新标准的大环境下,软包装企业必须采用新的思路去解决面临的问题。正确的方法在于及时并正确选择差异化的技术和工艺,而无溶剂复合显然是一种值得首选的技术和工艺。

二、无溶剂复合是包装安全的优先选择

(一)关于包装安全性几个问题的分析

第一个问题:包装的不安全性来自何处?一是与被包装无直接接触的材料本身,如树脂、树脂中残留有毒单体、添加剂、材料表面微生物或微尘;二是各种溶剂型印刷油墨和溶剂型粘合剂造成的溶剂残留。从包装工艺角度讲,主要就是溶剂残留。

第二个问题:复合包装中溶剂残留是怎样产生的?根源在在于印刷和复合两个工艺环节,如在印刷环节使用溶剂型油墨,在复合环节使用溶剂型胶粘剂。原因在于印刷和复合工艺环节挥发不彻底。

第三个问题:复合包装溶剂残留对食品的最大危险来自哪里?答案是——来自热封层/阻隔层之间胶粘剂的溶剂残留!以较为典型的三层包装膜结构为例:表层为印刷层,主要作用是装饰;中间层为阻隔层,阻隔性好;内层为热封层(常用材料PE或CPP),热封性好,但阻隔性较差。工艺生产中可能产生的溶剂残留分别存在于装饰层/阻隔层、阻隔层/热封层两个区域。阻隔性良好的阻隔层具有对外阻隔和对内阻隔的两重功效,一是对外阻隔:阻止水分、氧气、残留溶剂等进入包装内部,因此保护被包装物;二是对内阻隔:阻止热封层和阻隔层之间的残留溶剂向外迁移,由于热封层材料阻隔性差,因此,残留于阻隔层/热封层溶剂只能向内包装的迁移,造成食品药品污染。

第四个问题:溶剂残留总量控制能否保证复合包装的安全?从对第三个问题的分析同样可以得到否定的答案。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 只控制溶剂残留的总量(即使符合新国标要求)未必包装就是安全的!

— 只有消除阻隔层和热封层间的溶剂残留,包装安全问题才有可能解决!

— 采用环保型复合工艺是必要的选择,尤其是对阻隔层和热封层间复合!

(二)解决包装溶剂残留的应对之策

1、治标之策

治标之策的做法就是利用现有工艺,限制溶剂类型,控制残留总量。其特点是可大量利用现有设备,工艺普及程度高;但溶剂残留不能消除,而且其它相关的VOC排放、操作环境和火爆安全问题难以解决。

2、治本之策

治本之策的做法就是改变和调整现有工艺,采用非溶剂类油墨和胶粘剂,从根本上消除溶解残留。其特点是可从根本上消除溶剂残留,可消除VOC排放、操作环境和火爆安全等问题,并具有成本优势;但需要增添设备、调试工艺、调整供应商等。

从工艺角度看,采取包装溶剂残留的治本之策须从两个工艺环节入手。即在印刷环节,采用水性油墨印刷;在复合环节,采用环保型复合,如无溶剂复合、水性胶干式复合或挤出复合。前者可消除印刷工序的溶剂残留,后者可消除复合工序的溶剂残留,两者组合就能从根本上解决溶剂残留问题。从国内外市场发展趋势看,水性油墨和无溶剂复合将是食品复合包装最主要的工艺!

采用水性油墨印刷还可解决溶剂油墨印刷所带来的环保、安全等诸多问题,为印刷包装行业的清洁安全生产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设备的角度看,适应塑料包装用水性墨高速印刷的国产凹印机还在研发中,国内现大量拥有的溶剂型凹印机也可印刷水性墨,但由于其干燥方式和热交换方式的局限,印刷效能低,能耗高;从油墨的角度看,国产水性墨还不能完全满足塑料包装的所有工艺需求,还有一个不断摸索和逐步过渡的过程。

(三)无溶剂复合工艺是优先选择

值得欣慰的是在复合环节有多种环保型复合工艺可选择。无溶剂复合、水性胶干法复合、挤出复合三种复合工艺均为环保性工艺技术,并且在国内都已得到成功的应用。无溶剂复合工艺的综合优势更明显,能满足国内复合软包装行业各个领域和几乎各种工况的要求,是可以作为保证包装安全性的优先选择的普及型复合工艺。

无溶剂复合是一种完全不采用溶剂型胶粘剂的绿色环保复合工艺,是未来食品、药品、化妆品、洗涤品等包装用的主导技术之一,在国际上已成为复合包装的主要工艺技术。无溶剂复合的最大优点是:

1. 复合包材中没有溶剂残留,特别符合现代食品和药品包装的卫生要求。

2. 生产中没有挥发性溶剂排放,生产环境优良,无大气污染,无安全隐患。

3. 由于不采用通常的干燥系统,因此可显著降低能耗。

4. 生产成本较低,涂胶和总成本比现有工艺有一定的降低。

5.复合速度快,生产效率高。
三、我国无溶剂复合正在迎来广泛应用的时代

(一)推广无溶剂复合的现实可行性

无溶剂复合在国际上已经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时间检验,是一项成熟的环保型复合工艺,欧美等先进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部分率先使用无溶剂复合的企业对该工艺的应用经验可为借鉴。要坚信别人能做到的我们经过探索和积累也一定能做到。因此,使用无溶剂复合工艺具有其可行性。

无溶剂复合设备、胶水等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特别是国产无溶剂复合设备和胶水的成功研发和推出,降低了无溶剂复合工艺在国内推广和应用的门槛,企业设备和原材料的采购成本更低,服务更方便、更及时。因此,在国内广泛采用无溶剂复合工艺具有其现实性。

从设备的角度看,无论进口还是国产设备,均能满足国内复合生产需要。

前些年部分国内企业进口的国外无溶剂复合设备大部分使用状态良好,并积累了丰富的工艺经验,为我国无溶剂复合的普及充当了先遣队的作用。近年来,多个国内设备制造商也不同程度地投入了无溶剂复合设备的研发。

从胶水的角度看,多种国内外著名品牌的无溶剂胶水可供生产企业选择。

无溶剂复合工艺的历史本来就是以无溶剂胶黏剂的诞生为起点,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无溶剂复合工艺在欧美等发达地区已经有很高的普及率,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工艺。瞄准中国这个具有庞大容量和深远潜力的“未来市场”,如汉高、波士、罗门哈斯等多个具有丰富无溶剂胶黏剂生产、无溶剂复合工艺经验的著名国际品牌早已进入了中国,并不断加大了推广的力度,他们的深度介入对国内无溶剂复合工艺的推广和普及也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内多家著名胶黏剂生产企业也早已投入对无溶剂胶黏剂的研发,并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和突破。特别是上海康达化工研发的无溶剂胶黏剂产品已经成熟,并实现了多品种、多功能的系列化生产,在国内多家从事无溶剂复合生产的企业中得到批量的应用,受到用户的充分肯定。

(二)广州通泽无溶剂复合系统方案成功运用

最令人高兴的是,广州通泽机械有限公司已于去年率先成功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最高速度为350米/分的无溶剂复合机,并很快实现产品的全配套(复合机、混胶机、复合工艺)、系列化的批量生产。通泽SSL系列无溶剂复合成套装备包括种型号复合主机和配套自动混胶机,是集成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具有多种先进功能的数字化装备。目前,通泽公司已经对几乎所有的软包装结构进行了工艺试验,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通泽公司集“成套设备、工艺服务、人员培训”的“三位一体”的推广模式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同。2009年国内新增的无溶剂复合设备中有60%以上是通泽设备,分别落户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地区,服务涉及食品包装、药品包装,并实现了两台套的出口。

通泽无溶剂复合机的成功推出,也引起了各级政府、行业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和强烈关注。2009年5月参加第七届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成为展会最新的亮点之一;今年还荣获“2009年度荣格包装业技术创新奖”;作为全国包装行业唯一入选新产品,参加“2009东北亚高新技术博览会”,获“2009东北亚高新技术博览会优秀展品银奖”。今年11月,再次接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成果管理处的邀请,参加“第11届(深圳)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得到科技部领导的赞扬和鼓励。
总之,随着建设“和谐社会”战略的不断深入和环保政策法规的进一步规范,也随着人们对这项环保工艺认识的深入,无溶剂复合必将被更多包装企业应用,进而成为主导工艺。最终成就中国复合软包装的“环保梦”!

——摘自《三昇体育》 文/林华祥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